媒体报道,《深圳市专科护士培训和管理办法》于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在深圳取得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可以根据医疗机构授权,在专科护理门诊或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按照深圳市卫生健康部门公布的目录开具检查申请单、治疗申请单和外用类药品。

  长期以来,在患者心目中,医生和护士的职能截然不同。去医院看病,当然是让医生先诊断,再开处方,接下来才可能会和护士打上交道。

  鉴于诊疗工作的专业性很强,这种划分十分必要,但是也会产生一系列弊端,特别是在医生人力资源并不充足,而患者病情又不复杂的情况下。

  媒体报道了一例。深圳市民温女士患有肩周炎,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几乎每周都要到附近一家医疗机构护理门诊接受针灸、推拿治疗。每一次都要抢号、排队,找医生开处方单,再到护理门诊排队。这样一圈下来,总要占用温女士很长时间,这让她十分苦恼。

  温女士的遭遇并不罕见。因为开处方必须找医生,所以,即便一个患者是去医院做常规、定期的检查,也要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程序。

  在温女士这样的患者看来,像她这种理疗项目基本一样的情况,完全没有必要每次都得挂号找医生开处方。假若不用挂号找医生,而是直接找医院护理门诊护士开具处方,是不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随着《深圳市专科护士培训和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温女士的设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给专科护士开放部分处方权,谁是受益者?

  首先当然是患者。类似温女士那样的苦恼,以后会少得多。其次是医生。当下医生在门诊看病的时间越来越短,曾经有人统计,“3到5分钟是常态,甚至还有一分半钟看一个病人等更极端的案例”。导致这种现象的症结其实并不在医生身上。而给专科护士开放部分处方权,既弥补了医生资源的不足,也将医生从那些简单的诊疗活动中解脱出来,可以促使其集中精力提高诊疗质量。

  除了患者和医生,护士也是受益者。过去,护士的职业上升空间极为有限,现在,通过一定的考核程序成为专科护士,获得处方权,职业荣誉感和收入都会随之提升,也有利于稳定护士队伍。

  好处很多,但毕竟是新生事物,付诸实践仍然需要十分谨慎。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处方权实际上代表一个诊治行为、处置行为,而护士的专业能力在这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下一步需要经过认证的专科护士提升专业水平,确保责任与所获得的处方权相匹配。

  看来,这里重要的问题就是两个。

  首先是资质问题。根据《办法》,只有取得专科护士证书并获得医院授权的护士,才可以在医院的护理专科门诊或者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开展部分执业活动。公众当然希望专科护士认证的门槛高一些,医院的考核也能够更严格一些。

  其次是权限和责任问题。护士处方权异于医生处方权,专科护士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需要明确界限。而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如何划分,也要事先厘清。

  专科护士达到一定规模时,赋予其处方权,是多个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成熟做法。这次深圳的先行先试如果顺利,其做法在全国推广当是顺理成章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