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上市公司回购、大股东增持再迎一波小高峰。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12月7日,仅12月份以来,A股新增26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或提示性公告,新增13家公司股东增持公告,还有12家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承诺未来6个月至18个月内不减持。
自8月底以来,证监会陆续出台多项举措,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阶段性收紧融券和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等,进一步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东增持,以维护资金供需平衡,全力护航市场稳定运行。
回购增持热度攀升
提升市场信心
今年以来,在监管部门鼓励和引导下,上市公司回购、股东增持热度明显提升。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2月7日,620家公司新增651单回购计划,同比增长25.68%;518家上市公司发布1042个股东增持计划,同比增长6%。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回购、股东大比例增持,向市场传递出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乐观预期,从而增强外部投资者信心,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此外,股票回购则通过减少市场上的流通股数量来影响供求关系,从而对股价产生积极影响,回购注销可以通过缩减公司总股本等方式来提高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值。
国联证券联席策略首席分析师邓宇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大规模回购的出现,市场大盘指数多呈现企稳反弹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市公司回购目的不同,市场反应也有差异。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市值管理、注销、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预案后股价超额收益较好。
但是,股价能否真正回升受多重因素影响。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当前背景下,上市公司回购、股东增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递出对公司股价的信心,但是,股价真正企稳还需要宏观层面等多种因素的配合,也需要投资者的认可。
9月份以来
重要股东减持规模同比下降65%
除了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东增持,今年8月底,证监会在优化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方面出台多项举措。一方面,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另一方面,规范股东减持行为。
据Wind数据统计,9月份以来,截至12月7日,A股IPO、再融资规模合计1560.88亿元,同比下降62.59%。此外,上述时间段内,A股重要股东减持规模同比下降65%。
为吸引增量资金入市,9月8日起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此后A股融资余额不断增长,不断刷新年内新高。截至12月6日,A股融资余额15942.11亿元,为年内新高,较融资保证金比例调降以前增长1202.55亿元,增长8.16%。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10月14日,证监会阶段性收紧融券和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
田利辉表示,从实践来看,这些措施在维持资金供需平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优化IPO和再融资监管安排,减少融资压力,促进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和供需平衡;通过规范股份减持行为,减少市场上供应压力,维护市场的稳定;通过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降低投资者杠杆率,吸引增量风险投资入市,降低市场波动。
维护市场“三公”秩序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
然而,上述措施只是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的一部分,在实践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政策和措施来共同维护资金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
一方面,要“零容忍”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好市场“三公”秩序。魏凤春表示,监管部门主要任务是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各类违法行为“快准狠”打击,在保障在“三公”原则下,让市场定价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监管部门正在以立案调查、加大处罚力度、强化立体追责等方式,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重拳出击,整治市场乱象,维护资本市场良好生态。
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多方合作、产品创新等方式,不断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田利辉表示,进一步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市场参与者和投资者共同努力,可以从完善监管体系、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不断吸引长期资金入市,进而推动市场的稳定发展。
下一步,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解决中长期资金入市痛点和障碍,进一步扩大中长期资金来源、提高权益资产投资实际比例、落实长周期考核机制,并着力优化市场机制环境,推动出台更多有利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