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元描述: 本文深入解读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决定,重点阐述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方向和措施,并结合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热点议题,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向世人宣告了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以更高质量的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其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了改革的重中之重,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这些新挑战迫切要求必须继续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深化国企改革,增强核心功能
要建设不同所有制企业协同共生的高质量发展生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使得各类市场主体在要素获取、市场准入、市场经营等过程中得到平等对待。
深化国企改革,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能源、铁路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共进”“共强”“共优”的共同发展格局,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造就大批现代化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全面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意味着要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瓶颈,加快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
以技术成熟度为维度构建产业创新发展体制机制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路径。基于技术成熟度可以将产业体系界定为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各类产业因技术成熟度差异,发展机制、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呈现不同特征。
- 未来产业: 最具产业不确定性、原始创新依赖性、技术路径颠覆性,但又具有未来战略决定性。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
- 新兴产业: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 传统产业: 要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升级。
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
数据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素,数据要素市场是数据价值实现的关键。要健全数据等新型要素交易的基础制度,推动数据、低碳等各种新型生产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围绕着数据、知识、人才、专利等新型生产要素不断探索市场化体制机制,完善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
构建科技人才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机制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形成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制度体系。要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如何推进科技人才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机制?
- 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和产业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培养更多既懂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又懂产业创新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 探索“科学家+企业家+产业工人“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畅通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创造不同所有制企业能够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效合作的创新生态。
- 推进国有企业“使命导向”的分类改革,强化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原创性技术策源地、产业链链主的使命定位,积极探索国有企业长期主义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创新容错机制。
- 培育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的有效创新生态,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 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体制机制,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机制,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常见问题解答
1. 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深化改革的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2. 为什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此重要?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它能够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协调发展。
3. 如何理解“两个毫不动摇”?
“两个毫不动摇”是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意味着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共进”“共强”“共优”的共同发展格局。
4. 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以技术成熟度为维度的产业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二是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三是构建科技人才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机制,四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5. 数字经济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要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促进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6. 如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二是畅通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体制机制,四是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五是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
结论:
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激发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